大腸癌是隱匿性極強的惡性腫瘤,早期癥狀不明顯的特點,常常導致病程發(fā)展至中晚期才開始治療,大大降低疾病的治愈率。但早期大腸癌的治愈率高達9成以上,五年存活率更高達8成以上,可見早發(fā)現大腸癌的重要性。
早發(fā)現、早治療,有效降低腸癌威脅
據歐美國家研究證實,每一至二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,最高可降低33%的大腸癌死亡率。美國癌癥協會2017年發(fā)布的《癌癥數據調查報告》中也證實了早期檢測大腸癌的重要性,過去的十年間,美國大腸癌發(fā)病率下降30%,這主要得益于大腸癌篩檢項目(糞便潛血檢查、大腸鏡等)的普及。
導致大腸癌的罪魁禍首是息肉(長在腸道里面的肉疙瘩)。盡早發(fā)現糞便潛血,并在腸息肉癌變之前就以大腸鏡手術切除,是最理想的狀態(tài),如果演變成癌癥,對患者的威脅就會逐漸放大。
由上表可見早期發(fā)現第1期大腸癌采用內鏡切除手術僅需約5000元費用,根據病程發(fā)展的不同,與第4期大腸癌的45萬元費用,相差90倍,五年存活率也有很大的落差,可見大腸癌的早期發(fā)現對于治療上有多方面的優(yōu)勢。
糞便潛血檢查
早期發(fā)現腸癌的有效手段
不論是腸息肉或是大腸癌,都有很大可能導致腸道出血,因此通過糞便潛血檢查能夠有效預警腸道風險。尤其是大腸癌家族史,做過息肉切除手術,高脂肪高熱量飲食,時常便秘、腹瀉,經常熬夜、壓力大的上班族,頻繁吸煙、酗酒的人群,更應該每年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。
傳統的糞便潛血檢測手段,是在醫(yī)院收集糞便后進行檢測。采集糞便不但相當不便,更時常發(fā)生排不出便便的尷尬情況,為使檢測準確,檢測前三天對于生冷肉類、內臟,豬血、鴨血等動物血,含維生素C和菠菜、蘋果、梨子等蔬果都是禁止食用的,大大增加了檢測的難度。
如今國內引入了居家使用的糞便潛血試紙,免去醫(yī)院采集糞便的困難,并且不需要飲食限制,只要將試紙丟入馬桶之中,就能在2分鐘內快速得知檢測結果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于市場普及,能有效降低腸癌對國人的威脅,減少我國大腸癌發(fā)病率。
部份圖片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,聯系刪除